放眼全球汽車市場,在幾百年的發展過程中,時常會出現車企之間的聯盟和分離。如今,隨著電動汽車、自動駕駛等新潮流的快速發展,傳統汽車制造商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合縱連橫”的戲碼開始輪番上演。
在中國汽車品牌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燃油車市場份額逐漸下降的大背景下,日系品牌選擇“抱團取暖”,共同分擔研發成本,并以此緩解來自中國車企的壓力。
近日,日產汽車株式會社(以下簡稱“日產”)、本田汽車株式會社(以下簡稱“本田”)和三菱汽車株式會社(以下簡稱“三菱”)簽訂諒解備忘錄。這是繼日產與本田在3月15日宣布簽署諒解備忘錄,決定建立汽車智能化和電動化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后,該“朋友圈”首次外擴,三菱也將加入到上述合作框架中。
記者了解到,日產、本田、三菱三方同意在軟件、電池和其他電動汽車相關技術研究方面進行合作,以節省開發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
“在當下這個汽車產業快速變革的時代,與強大的合作伙伴攜手并進,是我們加速成長的關鍵。”三菱汽車總裁兼執行長加藤隆雄表示,“通過三家公司的合作,我們有信心在電動化、智能化等領域創造更多可能性。”
“這是三菱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的積極響應,更是日本車企在全球競爭中尋求新突破的重要舉措。”在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看來,這一決定不僅標志著三菱結束了長期以來的獨立發展,也預示著日本汽車產業將形成兩大主要陣營——“本田-日產-三菱聯盟”與豐田集團,接下來日本國內或形成這兩大陣營“分庭抗禮”的局面。
事實上,本田、日產、三菱此時選擇聯手并非偶然。數據顯示,2023年,這三家日系品牌在華新車銷量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包括乘用車和商用車板塊在內,日產汽車去年在華總銷量為79.3萬輛,同比下滑25%;本田則自2020年在華銷量達到高峰后,接連出現下滑,2023年在華銷量123.42萬輛,同比下滑10.12%;同為日系車企的三菱汽車更是因銷量不理想,已于去年10月黯然退出中國市場。
“日系車企作為全球汽車制造業的重要力量,自然不能在新的技術變革中缺席。通過合作,它們能夠集中各自的優勢資源,共同應對來自國內外競爭對手的挑戰。特別是在電動汽車和智能化技術領域,本田、日產和三菱可以取長補短,加速研發步伐。”張翔對記者說。
正如張翔所言,為了進一步深化戰略伙伴關系框架,8月1日,本田與日產簽署關于深化戰略伙伴關系的諒解備忘錄,并進行廣泛的討論和審查。據了解,雙方就下一代軟件定義汽車(SDV)平臺領域的基礎要素技術達成聯合研究協議,并簽署了關于深化戰略伙伴關系的諒解備忘錄,其中涉及電池與電動車驅動裝置“E-Axle”等核心技術。
需要注意的是,面對在華市場份額持續下滑的問題,日系車企在想方設法提升銷量的同時,也正采取一系列戰略收縮措施,以降低成本。7月26日,本田中國宣布優化產能,確認今年將關閉7條在華整車生產線中的2條,調整后本田在中國的汽車總產能將由149萬輛縮減為120萬輛。
不過,本田中國也沒有停止電動化轉型的步伐。記者了解到,正在建設的東風本田全新電動專用工廠將于今年9月正式投產,廣汽本田全新新能源工廠也將在今年11月正式投產。
“三菱加入日產-本田聯盟是日本汽車產業版圖重組的重要一步。這一合作不僅有助于提升該聯盟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也有助于推動日本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協同發展。”張翔認為,未來,或將會有更多車企采用“抱團取暖”的方式,來應對全球電動化、智能化的轉型浪潮。
業內人士認為,從近兩年的發展趨勢看,中國汽車市場已成為各類新技術策源地和全球產業發展風向標。面對嚴峻的市場挑戰,包括日系車在內的外資、合資品牌已經積極行動起來,加速電動化、智能化轉型。
(責任編輯: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