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衛星社網站7月5日報道,歐盟委員會決定自7月5日起,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臨時反補貼稅。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7月5日的記者會上強調,中方對此表示強烈反對。
毛寧表示,關于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開展反補貼調查,中方已經多次表明立場,對此表示強烈反對。
毛寧稱:“我們始終認為,應當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解決具體的經貿問題。中方也將采取必要措施,堅定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另據法新社7月4日報道,歐盟4日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加征最高38%的臨時關稅。
歐盟委員會去年發起的一項調查得出結論稱,中國對電動汽車制造商的政府補貼不公平地削弱了歐洲競爭對手的競爭力——布魯塞爾希望在歐盟汽車電動化轉型的過程中對企業予以保護。
針對歐盟在目前10%的基礎上加征關稅的行為,歐盟中國商會批評說這是“在政治因素驅動下”的“貿易保護主義”,同時表示希望雙方通過對話找到解決方案。
報道稱,歐洲國家對此意見不一。德國及其與中國貿易往來密切的本土汽車巨頭擔心,如果中國對歐盟出口產品展開反制,將弊大于利。德國大眾汽車公司抨擊此舉是“有害的”。
法國和意大利推動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但瑞典和德國一樣持保留意見,匈牙利則明確反對。
報道稱,臨時關稅將于7月5日生效,待歐盟27個成員國投票通過后,正式關稅將于11月生效,為期5年。
歐盟委員會決定征收的臨時關稅中,比亞迪的加征稅率為17.4%,吉利為19.9%,上汽集團為37.6%。其他配合調查的中國車企平均加征稅率為20.8%,未配合調查的車企加征稅率為37.6%。
負責貿易事務的歐盟委員瓦爾季斯·東布羅夫斯基斯表示,布魯塞爾將繼續“與中國密切接觸,尋找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報道稱,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蔚來表示,仍希望與歐盟達成解決方案。另一家電動汽車制造商小鵬表示,將在不改變國際戰略的情況下,想方設法減少對消費者的影響。
歐盟官員表示,如果談判達成解決方案,他們最終可能無需加征關稅。
此外,據俄羅斯衛星社網站7月5日報道,7月5日,上汽集團發布聲明稱,為切實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和全球客戶的利益,上汽集團將正式要求歐盟委員會就中國電動汽車臨時反補貼稅措施舉行聽證會,進一步依法行使抗辯權。
根據聲明,抗辯內容包括:歐委會反補貼調查涉及商業敏感信息,例如調查要求配合提供與電池相關的化學配方等,超出正常調查范圍。歐委會對于補貼的認定存在錯誤,例如將給予國內消費者的新能源購車補貼納入在歐盟銷售的補貼率計算。歐委會在調查過程中忽略了上汽提交的部分信息和抗辯意見,基于《反補貼基本條例》第28條所謂的“不配合調查”,作出不利推定,虛增了多個項目的補貼率。
另據德國《世界報》網站7月4日報道,盡管遭到大量批評,但歐盟委員會還是在7月4日表示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最高達37.6%的額外關稅。
德國汽車游說團體對此提出批評。德國汽車工業聯合會在一份“要點文件”中寫道,關稅“不符合歐盟的利益”,相關措施既損害歐洲消費者的利益也損害歐洲企業的利益。
報道稱,在德國的壓力下,歐盟官員目前正在與中國進行談判。德國聯邦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表示,德國對“關稅競賽和由此導致的市場分裂”不感興趣。
大眾汽車公關部經理托馬斯·斯特格說:“如果歐盟委員會能夠在與中國的談判中找到另一種選擇,這種形式的關稅也許可以避免。政客們認為關稅正在幫助我們,但事實恰恰相反。”
與大眾汽車一樣,所有歐洲汽車制造商現在都公開反對關稅。寶馬集團董事長奧利弗·齊普澤批評說,加征額外進口關稅將會走向死胡同。
報道稱,在汽車行業,來自中國的競爭被描述為驅動力。斯特格說:“如果沒有來自中國的競爭和廉價電動汽車,歐洲的電動汽車發展勢頭將無法帶來我們實現氣候目標所需的力量。轉型在放緩,而中國人正在技術上超越我們。”
此外,俄羅斯《導報》網站7月4日也報道稱,俄羅斯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所長弗拉季斯拉夫·別洛夫認為,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臨時關稅帶來的負面經濟后果將首先由歐洲消費者承擔。
別洛夫說:“歐洲人面臨的問題不是中國企業獲得補貼,而是自己缺乏有效管理。歐洲人也在以不同方式補貼自己的企業,現在卻造不出在國際市場上暢銷的電動汽車。”
(責任編輯: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