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國累計生產新能源汽車37.9萬輛,同比增長4倍,成為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車生產大國。形勢似乎很喜人。不過近來曝出的騙稅丑聞給過熱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潑了一瓢冷水。
到2015年底,工信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推薦車型目錄1-76批共推薦車型3412款。工信部日前公布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列入了247款車型。同時工信部宣布原《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自今年1月1日起廢止。
全年不到38萬輛的產量,被3400多車型一分,平均每個車型不過生產了百把輛。這讓人想起了“大躍進”年代土洋并舉的全民大煉鋼鐵。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坦言,國內企業生產的電動車多為傳統車型的改良,原來的車殼子加個電池就OK了,而非在獨立平臺再開發。基于產品周期,未來2-3年很可能會集中出現一批質量問題。中國質量協會與全國用戶委員會發布的2015年全國汽車行業用戶滿意度測評(CACSI)的分數,新能源汽車用戶滿意度分數僅有65分,比汽車行業整體水平低了14分,主要問題包括電池續航里程短、充電不方便、車身裝配質量差、內飾做工粗糙、有異響等。目前中國電池廠太多,產能太分散,整體技術水平也比日韓等發達國家落后。中汽協副秘書長許艷華指出,在調研中發現,有的動力電池企業產品合格率在80%左右,但最終不合格的20%也流向市場,這直接導致新能源汽車存在安全隱患。
除了騙稅之外,企業蜂擁發展新能源汽車還與國家將考核乘用車新車平均耗油量有關。工信部等部門2013年3月14日發布的《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辦法》,其中第十三條是平均燃料消耗量的計算方式:“核算主體各車型燃料消耗量與各車型所對應核算基數的乘積之和除以該核算主體所有車型核算基數之和。計算結果四舍五入圓整至小數點后兩位。”根據2012年6月28日國務院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要求2020年當年乘用車新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達到5.0 L/100km。這一指標屬于全球中等水平,歐盟為3.8L,日本為4.9L,美國為6L。但是對于很多缺乏技術儲備的企業而言就有相當的難度了。
不過企業也從山窮水盡中看到了柳暗花明。《核算辦法》第十五條:“為鼓勵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品,在統計企業達到國家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標的情況時,對企業生產或進口的純電動乘用車、燃料電池乘用車、純電動驅動模式綜合工況續駛里程達到50公里及以上的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綜合工況燃料消耗量實際值按零計算,并按5倍數量計入核算基數之和;綜合工況燃料消耗量實際值低于2.8升/100公里(含)的車型(不含純電動、燃料電池乘用車),按3倍數量計入核算基數之和;其他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按實際數量核算。”比如比亞迪秦的油耗按國際測算標準為1.6L。所以企業紛紛上馬電動汽車。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電動汽車百人會年會上提出了探索和實施新能源乘用車積分交易制度的辦法,這當然是一個好辦法。對中國來說,還要盡快清理汽車行業的僵尸和半僵尸企業,因為這些企業隨時會出來擾亂行業發展。